【建设进度】
全国九个区域医疗中心现已开放接受治疗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张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统计显示,我省跨省直接就诊最多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骨科等疾病。
“我省批准的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118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应近万个(床位)。”安徽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同柱介绍,目前,9家项目医院已全部开放就诊,其中4家国家级和地方性儿童、创伤、普通医学、精神科医疗中心,5家国家级和地区级医疗中心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中医科和消化科的区域医疗中心。在过渡期间有资源可以开设诊所。
能力提升
九大中心引进“三新”项目588个
在输出医院派出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带动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显着提升。截至2024年6月底,9家项目医院共进驻住院临床专家153名、住院管理专家29名,建立名医工作室43个。引进输出医院“三新”项目588个,填补全省空白87个。
2024年上半年,全国九大区域医疗中心门急诊量160.84万人次,出院患者9.38万人次,手术量2.62万例,其中三级、四级手术1.53万例,同比增长21.74%。分别为12.99%、11.03%。 %, 9.43%。
从学科建设到诊疗水平提升,九家医院均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
复旦儿童医院安徽医院实施新技术新项目356项,填补省内空白56项。 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量73万人次,同比增长21%;出院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6%。
上海第六医院安徽医院开设临床门诊28个,骨科等5个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16.5%,出院人次同比增长65%。三、四级手术台同比增速为41.3%。
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安徽医院开设了11个名医工作室。依托崩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筹建骨肿瘤亚专科。研发了近10项骨肿瘤新技术,填补了皖北地区骨肿瘤诊治空白。
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在发送医院和接收医院实行“双挂号、双会诊、双住院卡”模式。通过北京天坛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系统,已有1400余名患者在项目医院就诊。同时帮助皖南医学院获批建设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
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拥有50名常驻临床管理专家,并设立了5个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1个杞黄学者工作室。实施新技术新项目52项,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量同比增长24.6%。
上海仁济医院安徽医院获批成立“安徽省运动医学中心”,并被列为“上海市脑外伤研究所安徽协作中心”。 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7.5%。
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建立了标准化的“绿色导管实验室”,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李欣医生获得北京安贞医院博士学位。 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量、出院量、三级、四级手术量同比分别增长41.8%、35%和24%。
上海一院蚌埠医院设立8个名医工作室,实行“学科带头人+双院长管理制度”。 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量33.8万人次,同比增长4.9%,出院2.44万人次,同比增长7.4%,三、四级手术5008例,同比增长12.4%。
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覆盖12个省份。 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4.5%,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1.5%,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6.4%同年。
梯度平移
1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梯度转化,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建设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
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如何布局?施工进展如何?
《小夜医探》了解到,我省在医疗资源薄弱、人口基数大、患者流出量大的市县建设了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在各地、双方有关部门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各区市医疗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各依托医院门急诊量、出院量、手术量、床位利用率等指标均呈现同比上升趋势。依托医院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0余项,依托医院226名医护人员赴输出医院进修培训。 ”刘同柱介绍,安庆市立医院新院区病房楼二期和蚌埠市第三医院急救医疗中心外科大楼一期已竣工投入使用。蚌埠医科大学与蚌埠市第三医院坚持学科发展,机制健全,资金落实,人员到位,合作共建取得积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统筹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在医疗资源薄弱市县建设省级医疗中心,人口基数大,患者流出量大。设有20-30个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每个城市原则上医院数量不超过3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该医院作为输出医院的,合作共建数量一般不超过3家。其他符合输出医院条件的省市三级医院一般不超过2家。我们鼓励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政策赋能】
支持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专科联盟
为推动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运行,我省定期召开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联席会议。
“建设好、管理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无论是依托医院、派出医院,还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刘同柱表示,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和运营医疗中心,强化政策赋能,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初期运营补贴、医保支持政策、派遣专家职称晋升、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推动38项政策清单落实。要鼓励和支持组建专家联盟,畅通转诊“绿色通道”。需要相关专业转诊的疑难重症患者将优先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诊治,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小野医学侦探”工作室出品文字|记者:叶晓、徐琪琪实习生:白丽云、郑兆琪
视频|陈曦
用户评论
这个数据真惊人啊!说明安徽六院的发展蒸蒸日上,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我听他们说还在不断招募优秀人才,未来可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六院一直是全国顶尖的,到安徽开设医院后也能做到如此高的三四级手术占比,真是太牛了!以后省里的人不用跑去外地治病了,方便了不少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厉害!听说之前安徽很多复杂手术还得去上海做,现在当地就有这么专业的医生和技术支持,病人也能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真的是一大进步!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只是希望这个数据是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的啊,三、四级手术毕竟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医患双方都要注重沟通,确保患者的利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六院来安徽确实给很多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也是竞争的一种方式,希望各家医院都能积极应对,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很棒看不出实际应用和效果。三、四级手术占比提高,不代表治疗的效果更好,还需要更详细的数据支持才能证明实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个人更关心患者的感受,高技术的辅助就是为了能让病人病愈快,这才是最重要的。安徽六院能做好让患者满意度更高的医疗服务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专业水平高,技术先进肯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我想知道除了手术治疗以外,他们是否也提供其他全面的医疗服务,比如癌症、心血管等方面的综合关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漂亮但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判。如果患者的感受没得到重视,医护人员压力过大,那么高技术含量就失去了意义!希望医院能兼顾各项工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想听听病人的真实感受?安徽六院的手术占比这么高,他们对治疗效果、服务态度等方面有什么评价呢?分享一些真实案例会更让人信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六院实力确实强大,但要真正造福当地百姓,还需要注重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全面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医疗共享.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四级手术占比高听起来很厉害,但是也要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希望医院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保障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数据只反映了部分情况,还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病床数量、患者就诊等因素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白了就是看能不能真正治好病人!技术先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医生对医术精通的追求,以及他对患者的关爱和耐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未来安徽六院能发展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为广大群众带来更为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