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容美体

太阳穴的玻尿酸,几年后居然跑到了这里...

玻尿酸填充中,移位情况非常让人头疼,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打多了,注射手法不行,按摩问题,肌肉活动等等,但是,很少有与解剖相关的描述,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项解剖机制,它可能会造成颞部的HA向脸颊处迁移,而且可能延迟发生,我们快一起看一下。

01

解剖机制

在这例文献中,作者首先描述了一种解剖机制,那就是颞部和颊间隙BS之间的联系。

下脸颊的软组织间隙很复杂,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它的名字误导,颊间隙(BS)位于面颊内侧,当我们在说话、咀嚼和做各种面部表情时,它作为下颌进行不同运动的滑动空间。

咀嚼肌间隙(MS)是位于脸颊的另一个间隙。MS通过面部静脉与BS分离,包含颊脂肪垫(BFP),并包括咀嚼肌之间的区域,咬肌形成外侧边界,颊肌和翼肌形成内侧边界。而它的上部边界是开放的,其内侧连接颞下窝外侧连接颞窝。这里就能看到BFP沿着后一条路径,一直延伸到颞部。BFP的这种延伸被称为深颞脂肪垫,是BFP 4个延伸中的一种。

在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年轻人,颊侧延伸并不会出现在BS内,但仍会保留在MS内。随着年龄的增长或BFP增大的个体中,颊侧延伸可以假性脱垂进入BS,从而增加颊间隙(BS )的体积,但是会被面部静脉管分开。

可以看到,作者阐述了BFP的颊侧和颞侧延伸路径,所带来的迁移机制,这种机制一部分与年龄增长、体重指数增长或个体素质有关,另外一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产品通过该路径迁移,增加了BS的体积,尤其是在HA治疗颞部凹陷,使用深层注射技术时,即产品注射与颞窝骨接触,可能会存在产品从颞窝迁移到MS的风险(图1)。

而迁移的路径,正是连接两个BFP的路线。填充产品可以进入该通道,并在重力影响下移动,另外被咀嚼肌肉的推进力支撑。

图1 三维容积再现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颞窝和咀嚼肌间隙之间的联系。

这么一说是不是清晰了很多,一句话,颞部骨膜层深层填充时,填充物可能会随着颊脂肪垫的延伸路径,迁移到BS(颊间隙)处,这可真是小“马拉松”了,接下来,作者具体描述了一个观察到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机制。

02

案例列举

一名健康的36岁妇女接受注射了含24 mg/mL透明质酸凝胶(Juvederm Ultra Plus;Allergan, Irvine, CA),该HA与生理盐水按1:2混合,每年注射一次,连续3年,均注射到双侧太阳穴,使用同一个注射点,即从颞嵴与眉毛交界处向上和侧面各1 cm。结果,在第3次注射后两周,发现双侧BS中都出现了可压缩肿块

图2 左脸颊可见可压缩肿块(A),注射透明质酸酶后分别消失(B)。

图3 右侧脸颊可见可压缩性肿块(A ),注射透明质酸酶后已分别消退(B)。

在超声成像中,显示BS存在低回声肿块,并且能在压力下向后移动。处理方式也不复杂,用酶溶掉,将90个单位(0.6ml)透明质酸酶(Hylenex recombinant, 150 units/mL, Halozyme Therapeutics Inc, San Diego, CA)注射到每一侧的肿块中,在24小时后得到了显著改善。

图4 超声成像显示BS中存在低回声肿块,可在压力下向后移位

03

研究讨论

从对透明质酸酶的反应来看,该肿块确实是注射的HA,不得不说真是能跑啊,据作者描述,这是首次报道填充物从颞窝迁移到MS,并伴有假性脱垂进入了BS的案例。而相关研究中,沿BFP的尸体解剖路径和成像结果也支持填充剂通过该路径迁移的结论。

虽然填充物迁移是真皮填充物注射的罕见并发症,但正确理解这一现象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和填充物迁移相关的机制到底有哪些呢?

可能机制

Jordan和Stoica在研究中提出,填充物从颞窝迁移到外眦是由于重力影响。而其他迁移机制包括注射技术差注入剂量大、产品太、注射压力、过度按摩、反复的面部肌肉活动、淋巴扩散、血管内注射、压力引起的位移(注入额外填充剂),还有组织吞噬细胞将填充物输送到远程位置和其他可能的问题等等。

预防措施

而预防产品从太阳穴迁移的潜在措施,包括合理剂量、使用更高G prime(更硬)的产品、缓慢注射,以及保持注射期间稳定的骨接触。而本次研究中,不仅描述了重力和颞肌重复活动的影响,重点还描述了BS和颞空间之间的解剖联系。这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点,可以作为后续考虑的潜在原因之一。

最终,作者给出结论:对于所有评估BS肿胀的医生来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软组织填充物远离其原始注射处的位置迁移。解剖机制阐述了这种可能性,另外,医生还必须注意,这种现象可能会在初次注射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