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整容

脾虚湿盛如何调理?教你5种祛湿方法调理湿气脾虚吃什么药

脾虚湿盛者宜多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多半是爱吃油腻食物,又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往往感觉四肢沉重乏力,不愿活动,而越不爱运动,体内湿气越积,时间久了,湿气必然会侵袭脾脏,引发一系列症状。

运动可以舒缓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跑步、散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都可帮助活化血液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脾虚湿盛需注意饮食

胃肠系统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代谢有关,最好的办法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类、牛奶、肥腻食物和甜食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胀和胃肠炎症。甜食和煎炸食物会使体内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脾虚湿盛:需注意环境

我们体内湿气的产生除了因为我们自身的代谢问题,很大程度上和环境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呆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湿气就很容易侵入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地板湿气重,容易侵入身体,引起肢体疼痛。2、避免在潮湿、下雨天外出。3、不要穿湿衣服或盖湿毯子。洗完澡后,应彻底擦干身体和头发。4、如果室内湿度很大,建议多开窗通风。如果室外湿度也很重,也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对流。

按摩可治疗脾虚湿盛

按摩是祛湿的好方法。经常刮痧身体上的四个主要祛湿穴位:

丰龙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侧,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揭溪连线上,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取法为:胸骨下端与脐连线的中点即为此穴。曲池穴:此穴在肘横线外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脾虚湿盛可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中常见的调味品,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煮一碗麻辣姜汤,利用姜汤的奇妙功效,将体内湿气散去,全身出汗后,症状就会减轻。淋雨后预防感冒也适合用此方法。

人体以水谷为本,而脾胃负责受纳水谷,输出精微(精、气、血、津液)。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气之源”。中医有“内伤脾胃则百病”、“生则胃气,无则死”等说法,足见脾胃的关键作用。

中医专家指出,日常生活工作中,暴饮暴食、嗜食肥腻食物、嗜好生冷食物、过度疲劳、服用大量药物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虚弱,代谢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中医教你如何观察症状来诊断脾虚:

眼袋

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肌肉功能和体内水湿代谢。如果脾胃功能衰弱,水湿运化不畅,皮肤肌肉就会缺乏营养,变得松弛无弹性,久而久之,眼睑下垂,就会形成眼袋。因此,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消除眼袋。

口水

当你入睡时,肌肉会放松,嘴巴会张开,导致你流口水。这种现象在你侧卧、疲倦或非常困倦时尤其容易发生。根据中医的说法,睡觉时经常流口水可能是脾虚的表现。

舌苔厚腻,有齿痕

健康的舌头表面应该是红色的,看上去非常滋润,舌苔薄而干净,如果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摸起来有黏糊糊的感觉,说明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

肤色发黄

脾属土,对应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脾胃虚弱严重的人,面色就会比较黄,不太明亮,没有光泽。

还可以检查一下嘴唇周围,如果嘴唇发白、发黄、干燥,说明脾胃虚弱;如果嘴唇发紫,甚至发黑,说明脾胃功能严重紊乱。

早晨胸闷、气短

早晨起床的时候,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说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较弱。

中医认为,脾气虚弱,肺气先衰。也就是说,脾和肺的功能是互相影响的。当脾虚到一定程度时,肺金得不到滋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短等肺气虚的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

纳差就是不想吃饭,吃得不多,吃得不尽兴;腹胀就是不吃饭也不胀,吃一点就胀,这些都是脾胃功能下降最明显的表现。

体重增加

脾胃功能弱则导致身体虚弱,代谢缓慢,身体活力减弱,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积存在体内,就形成了肥胖,肥胖者90%都是虚弱的,有的还会出现下肢浮肿的情况。

调理湿气脾虚的泡脚包有哪些_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_调理湿气脾虚吃什么药

大便异常

如果大便软烂、粘稠,则是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强健,则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健全,为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肢体、肌肉、皮肤、毛发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如果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弱,则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异常。

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不强,脾虚弱或者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心、肝、肺、肾等其他脏器的功能,五脏就会失去平衡或者虚弱,进而引发很多疾病。

日常预防护理

脾胃虚弱、受损都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调理脾胃需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

饮食规则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最为重要,养脾胃要从调整饮食入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尤其是早餐。粥是养脾的最佳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配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气血亏虚,可加黑芝麻、花生;湿气重,可加薏仁;睡眠不好,可加高粱米。

避免寒冷:少吃寒性食物,尽量少吃寒性食物,例如苦瓜等。

吃清淡饮食

忌食“肥甘咸”食物。过甜、过油、过咸的食物不利于脾胃功能,宜多食清淡、易消化、种类多样的食物,每餐以七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

作息规则:

平时还要注意情绪的调整,作息规律,养成午睡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晚上少熬夜,11点前睡觉。

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脾胃功能,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另一方面,运动时,体内寒湿随汗液排出,减轻了脾胃运化水湿的负担。

中医指导按摩穴位治疗脾胃虚弱:

按压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脐上4寸处。为足阳明胃经之会穴,为胃经之气所聚之处。按压中脘穴可行气通络,调和胃功能。用手指按压或按摩中脘穴,每次2~3分钟,以局部发热为准。

按摩心脏

心窝是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区域,是体表胃的对应部位。用手掌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6圈以上,以该区域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有调理中焦之气,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以从心窝开始,从上向下重复推按手法。注意不要从下向上推按。

推按肋骨

用手掌从乳房下缘向下按压至身体两侧腰部两侧,使该区域温暖。这可以疏通肝胆经络,调理气机。

经常练习这几种手法,能有效调节胃功能,具有养胃、暖胃、调中和气,预防胃病的作用。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瓠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相当于五指宽。中脘穴具有和胃益气、祛湿和中、降气止呕的功效。艾灸可以改善胃病。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指宽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艾杯灸20~30分钟。经常使用此方法灸,有健脾和胃、扶正固本、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薛氏五道中医临床研修班,课程安排:

12月19日-22日(19日全天签到)成都

12月15日-18日(15日全天签到)北京

1月11日-14日(11日全天签到)重庆

课程由薛丽华老师亲自授课,培训班教学结合实践,手把手指导临床,不用背中药的功能主治,不用背方药,不用知道二十八脉象,就能诊病开药。薛氏中医将“脉象”、“症状”、“方药”融为一体,带领学员深入解析阴阳脉法,进一步开拓学员的思路。

报名电话:刘先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