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整容

偏执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偏执型可以治疗吗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尽管临床医生因为种种原因很少给患者做出这种诊断。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通常无效,往往需要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了解该类人格障碍的特点,学会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改变,通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或第IV版,偏执型人格障碍属于A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怪异、异常。美国人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5.7%,其中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可能在2.3%~4.4%之间;我国尚无相关人口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可见,偏执型人格障碍在人群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个人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诊断标准A和B,才能被归类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它们如下:

A. 普遍不信任和怀疑他人,甚至将他人的动机解读为恶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情况下。表现为以下 4 种(或更多)症状:

1.无充分理由怀疑他人正在利用、伤害或欺骗自己。

2. 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公平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忠诚和信任。

3. 不愿意信任别人,因为毫无根据的担心信息可能会被恶意利用。

4.善意的评论或事件被理解为具有贬损或威胁的含义。

人格障碍偏执型可以治疗吗_偏执型人格障碍_人格偏执障碍症

5. 心怀怨恨(例如,无法原谅他人的侮辱、伤害或怠慢)。

6. 感觉自己的性格或名誉受到打击,但别人却没有意识到,并迅速做出愤怒或反击的反应。

7. 无故反复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B. 并非仅在精神分裂症、具有精神病特征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病病程中出现,并且不能归因于另一种医学疾病的生理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经常不信任、怀疑别人,常常把别人的动机解读为恶意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或局限于某一情境,而是从小就一直有这种特点。很多时候都是类似的模式,比如在学校,在工作中,或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因为他们很难信任别人,总是怀疑别人有恶意,或想伤害自己,因此很难与他人相处。他们很容易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爆发愤怒、发生冲突,或将愤怒压抑在心里,无论是平常的人际交往,还是亲密关系。

比如我的一个病人,他把别人看成是坏人,会伤害他,所以他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受到伤害。他不管怎样都要保护自己,不让别人欺负他。然而,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却总感觉被欺负、被伤害。这当然和他的经历有关。从小到大,他一直被家人教育,外面的人都是坏的,不要去接触那些坏孩子,因为他们会欺负别人。他的家人很少带他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总是在家里教他好好学习。面对小朋友之间的互相推搡、戏弄甚至打骂,他的父母并没有教他如何应对,只是告诉他要远离那些坏孩子,不要和他们一起玩。离得越远,别人就越多是玩伴,而他自己一个人,接触有限,自然就是被欺负的那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他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会如何看待这个社会上的其他人呢?

人格障碍除了和生物遗传因素有关,目前我们无法改变之外,和成长经历、养育过程息息相关。后者看似无法改变,因为这是我们个人的历史,谁又能改变历史呢?后者看似无法改变,却蕴含着改变的机会,因为它告诉我们,我们的人格特质很大一部分是和后天学习有关,并非完全是天生的。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接受这样的家庭教育,遭受那些欺凌,年幼的我们没有选择,只能被动地承受。学会用那样的方式看待世界,无可厚非,也保护了年幼成长阶段的我们,让我们达到内心的平衡。然而,随着我们长大,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人都发生了变化,学历和阅历的增长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继续用过去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别人、与人交往,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 这提醒我们要重新学会改变,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慢慢来。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或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可以自行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自己,比如阅读我的《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论》或彭斯的《新情绪疗法》等书籍。如果效果不佳,可以主动接受专门的认知行为疗法。如此一来,你就能学会改变,让自己少受痛苦,活得更快乐!不过,无论是自我学习还是接受治疗,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与过去的惰性做斗争,尝试或多或少地放下戒备去接触他人,这样你才有机会发现生活其实和你想象的很不一样。试一试吧?